“做人要讲信用,这是我家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规矩,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这是七星关区对坡镇法泥村原村委会主任张礼军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张礼军老人祖辈上是在滇黔古盐道边上开客店和茶寮的,经常拾到盐工们遗留的财物、烟斗、散落的块盐,张礼军老人说,家里的老人们都会原原本本地把这些财物捡好,等待下次盐工们背盐巴时路过,再原封不动地还给人家。
“诚信立家”这是张礼军一家人一直秉承的家风,也是约束他自己,教育子孙后代的行为守则。年轻时,张礼军在新疆军区当兵,立过三等功,1971年在部队入党,退伍后在村里被推选为村委会主任,有不识字的老百姓找到他,把发放低保金的存折交到他手中,并告诉他密码,请他帮忙取出。张礼军不管刮风下雨,总会在时间帮助其领取,但每次他都要叫上包村干部或是信用社的领导,在他人的见证下代为领取,或是直接带着老百姓去现场,取出后立刻原封不动地交给老百姓。用张礼军的话说,那是别人的生活钱、救命钱,如果不讲诚信,贪图便宜而私自昧下,对不起良心,也对不起党和国家的栽培。在担任村干部的二十多年里,答应了别人的事儿要做到,一诺千金,重信重义,是老百姓们对他的评价。
张礼军有三个儿子,都在外做生意,张礼军常对他们说,为商之道,贵在“诚信”二字。2015年,在南山公园施工地担任包工头的二儿子因为年底发不起农民工工资而被农民工们找到家里来,张礼军知道了立刻叫回了二儿子,并向农民工们承诺,三天后,无论如何都会给农民工们一个说法。三天里,他和三个儿子一起找亲戚朋友借,找银行贷款,找拖欠他们工资的房开商协调,三天后凑足了五十万元,按时向农民工们发放了工资。其他的包工头们都在笑话张家,说他家太傻,不惜背负高额的利息来偿付农民工工资,张家老二笑着说:“你们不知道‘诚信’二字在我家的重量。”年后,许多包工头都招不到工人,不得不提高用工价钱,只有张家老二这儿门庭若市,络绎不绝,农民工都愿意按照往年的工价来干活儿,他们说,张老板从不拖欠工资,是个光明磊落,诚实守信的好老板。
“诚信”是法泥张家的家风,张礼军老人在教育第三代时,也以此为重,孙子们贪玩完不成作业,张礼军老人便陪着他们熬夜做完;孙子们贪吃偷摘了邻居家的桃子李子,张礼军老人总是严厉地批评他们,并带上孩子们上门道歉,出钱赔偿。邻居们总说不过是几个桃子李子,值不得几个钱,可张礼军老人总说:“诚实做人,是我家的家风,不管这些东西价值几何,孩子们诚信的意识,是多少钱也买不到的,要让他们深深记住,世代传承。”